《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》股票配资10万一年利息多少
我国历史上三次决策失误,看似稳妥、实则致命,不是失控于敌人,而是先崩于自身。
从胡人内迁、节度使崛起,到闭关自锁,每一步都是朝廷自断筋骨。为什么总犯同一种错?真正毁掉王朝的,从来不是敌人。
匈奴入内地,本是“藩蔽”,最终却成“引狼入室”东汉初年,南匈奴跪地称臣,愿意“永为藩蔽”。这个开局听起来挺顺耳,谁能想到,这场民族融合的大门一旦打开,三百年后,竟成了五胡乱华的前奏。
东汉政府没有拒绝他们,刘秀坐稳天下后,为了拉拢外部民族,安抚匈奴部众,就顺水推舟让他们搬进来了。一边是“恩养忠顺”,一边是“胡骑入塞”,看似安稳,实则埋雷。
展开剩余89%从理论上说,这是个平衡北边威胁、解决兵源的策略。可没人认真问过一句:这帮人进来之后,住哪?吃什么?听谁的?
结果呢?数十年后,匈奴人从塞外搬进河套、再南下汾河,一口一口把边疆啃成了中原。不仅匈奴,连羌、鲜卑、氐、羯也来了,一来就是几百万。
西晋末年,北方总人口不到1500万,而这五胡人口就接近其一半!这不是民族融合,这是人口倾覆!
更致命的,是朝廷对“内迁后如何治理”毫无章法。只管搬进来,却不管他们干什么、听谁指挥、是不是认这个朝廷,那不是治理,是放任!
于是到了西晋,匈奴贵族刘渊称王、氐人李雄割据成都、鲜卑拓跋家族控制整个北部草原。历史进入腥风血雨的“五胡十六国”阶段。
公元311年,前赵军攻破洛阳,晋怀帝被俘,北方汉人死者无数,尸横遍野。史书记载:十有六七士族南逃,城市一夜之间变鬼域。
这一刻,天下人终于明白了一个最残酷的真相:“五胡乱华”的根源,不在胡,而在“华”先乱。
当年刘秀为何听了安抚之策却没留下治理之策?朝廷为何只会迁徙人口,却不敢设法同化管控?一次迁徙换来的,是300年的割裂与流血。
安禄山的刀,玄宗自己递上去的唐朝的节度使制度,本是唐玄宗为加强边防而设,却在几十年间演变成了毁掉自己朝廷的制度炸弹。
这一幕,几乎让盛唐在一夜之间化作废墟。
开元年间,玄宗英明一时。他设十镇节度使,打的是个“稳字诀”,在西北防吐蕃,在东北挡契丹,在西南防南诏。
但问题从一开始就埋下了:地方军事权归节度使,中央管不着,派去的人不受制,这等于把一座座兵营变成了独立王国。
最典型的就是安禄山,出身粟特,靠攀附权贵起家,玄宗竟还把他当亲儿子般信任,一次性给了三镇(范阳、平卢、河东),三十万兵权!
你听说过这种事没?一个人握着三支军团,统辖华北半边兵力,而朝廷自己只有不到13万兵力。这不是防边,是等着被砍后颈。
安禄山要谋反前,皇帝身边没人信,他却能从范阳兵出发,一路南下,直捣长安,连个像样抵抗都没有。
因为,中央根本调不动地方兵!而那些镇守要地的将领,或被猜忌、或被贬斥,整个中枢空了个精光。
你以为中央只是失察?错。玄宗不光失察,还亲手帮他把门打开,把张守珪等有骨气的人调走,把高力士、杨国忠这类舔臣留下。
结果怎样?安史之乱起,长安沦陷,玄宗逃到四川,太子临危称帝,百姓死难数百万,京畿成为废墟。
而这场内战整整打了八年。战后唐朝登记人口从5300万掉到2700万掉了一半!
你可能会问,那之后有没有补救?不好意思,来不及了。从此之后,河北三镇成了尾大不掉的“藩镇”,朝廷名义上还有天子,实则诸侯割据。
所以说,节度使制度,不是安史之乱的导火索,是它的炸药库。唐玄宗那一笔“军事改革”,以为是加强边防,其实是削掉了自己的中枢。
历史上最可怕的不是敌人谋反,而是你把刀递到了他手里还说:“你拿稳点。”
靖康之耻是被“自己人”送出去的宋徽宗这个人,说文艺,确实没人比得上,书法瘦金体、花鸟画派、园林宫殿、乐府制度,样样精绝。
可当皇帝呢?他就是一场灾难。
这不是危言耸听,连当时的宰相章惇都公开说了:“端王轻佻,不可以君天下。”也就是明确反对他继位。
可惜没人听,赵佶一上位,立马把北宋带进了“歌舞升平”的深渊。
怎么说?朝廷积弊严重,本该休养生息,他却天天“设教坊、建艮岳、作花石纲”。大臣争权,百姓怨声载道,他眼里却只有丹青墨宝、词赋雅乐。
可怕的是,权力早就落到了蔡京、童贯、李彦等奸臣手中,主张“联金灭辽”。朝廷居然妄想着“联手蛮夷打辽国”,这是哪门子的国家战略?
这就是徽宗父子的“致命迷信”,以为金人是朋友,辽人是敌人,结果灭了辽之后,金人一转头,回身就砍了大宋!
被自己拉进中原的盟友,成了掳走你全家的劫匪。
当金兵第一次南下时,还有李纲、种师道这样的硬骨头愿意守城抵抗,可偏偏朝廷信的不是他们,而是主和派。
李纲被赶出京城,禁军统帅换成了亲金文臣,靖康之难的结局早已写好。
1127年,金军二次攻破东京开封,徽、钦二帝被一锅端。皇室宗亲、后宫妃嫔、各级官员,被押往北方。史书记载:多达14000余人。
而他们的下场呢?金国皇宫成了地狱:女子被分赏、官员被羞辱、二帝被迫写降表,朝堂覆灭。
这一场靖康之耻,不是败给了外敌,是朝廷自己掀桌子,把牌全给别人看了。
更悲凉的是,赵佶被俘后,在金国度过了惨淡的余生,被金人取笑、折辱、画作流传于市,最后死在五国城。
元代名臣脱脱翻完《宋史》,写到赵佶一节,掷笔而叹:“诸事皆能,独不能为君耳。”
一个艺术天才,当了国家最高统治者,误国误己。你可以怪金兵残忍,但别忘了,大门是自己开的,李纲是自己赶的,宋人是自己扔出去的。
靖康之耻,不是突如其来,而是从赵佶登基那一刻,就已经注定了结局。
闭关锁国锁住了谁?你以为“海禁”是清朝才有的?其实从明初就开始了。
朱元璋刚建国时,倭寇沿海劫掠,出于“稳定内政”的考虑,他搞了个狠招:全面禁海,禁止民船出航,贸易一律停摆。
这一停,就是两百年。
当时的朝廷想的是:“海上太乱,先关门养伤”,可一关上瘾,从明朝延续到清朝,变成了自我封锁的制度。
明末张居正、清初康熙,有过短暂松动,可到了乾隆时期,情况变得极其荒唐。
乾隆年间,英国使团马戛尔尼远道而来,请求通商,想跟清朝搞互市。乾隆直接回信说:天朝物产丰盈,不需尔等奇技淫巧。
你没听错,他把英国当做来进贡的小国,还让人家三叩九拜,想来一次朝贡外交。
可人家带来的是纺织机、钟表、地球仪,还有工业革命的技术说明书。我们回的却是瓷器、书画和驳斥信。
这不是对等交往,这是闭眼拒绝未来。
更讽刺的是,当世界各国热火朝天地搞工业化时,清朝反而变本加厉搞“闭关”。
广州十三行成了唯一合法对外通道,外国人不能入内地,商船不能任意靠岸,思想不能传播,技术不能传授。
你怕西方搞乱你,结果把自己变成了博物馆里的化石,你怕别人学走你的东西,结果世界在学你落后。
到了鸦片战争,英舰开进珠江口,清军还以为是小国骚扰,一发炮弹炸出的是两百年的井底观天。
闭关的后果,不是挡住了敌人,而是锁住了自己人的手脚。
你再强的武将也打不过蒸汽战舰,再多的朝贡也救不回落后的冶铁和造船能力。
当年乾隆洋洋洒洒写给英国国王的回信,如今读来如讽刺文学:“尔夷所贡,俱系无用之物……”
这话说得挺有骨气,可代价就是中国错过了整个工业革命,晚了整整一百年。
结语历史没有如果,但有教训,东汉的民族安抚、唐玄宗的节度制度、宋徽宗的政治艺术、明清的自我封闭,这些不是普通的政令失误,而是战略判断错位、治理思维落伍、体制机制崩坏的集体现象。
它们毁掉的,不只是一个城市、一次战役,而是一代人的命运。
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苛责古人,但必须用历史的教训股票配资10万一年利息多少,提醒自己未来不能再错一次。
参考资料:《资治通鉴》卷第七十至卷第一百九十《旧唐书·安禄山传》《唐纪》《宋史·徽宗本纪》《靖康要录》《明实录》《清高宗实录》《乾隆朝上谕档》顾颉刚《五胡十六国史讲义》李国文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发布于:山东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线上白银配资_专业配资开户_国内配资官网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