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》配资炒股爆仓
提起北宋将门,人们脑海中立即浮现的是杨家将的英勇故事。杨继业、杨延昭父子的传奇被说书人传唱了千年,几乎家喻户晓。可有多少人知道,在遥远的陕北边陲,有一个比杨家将更加真实、更加持久、战功更加卓著的将门世家?这个家族就是折家。从五代乱世到北宋灭亡,折家镇守府州长达三百多年,抗击西夏无数次,保卫了大宋西北边疆的安全。
乱世中的草根英雄公元907年,唐朝终于走到了末路。这个曾经辉煌无比的帝国轰然倒塌,中原大地陷入了五代十国的大乱局。在这个群雄并起的年代,有本事的人都想着割据一方,当个土皇帝过过瘾。
就在陕北的一个小地方府州,有个叫折从阮的人也开始了自己的发迹之路。府州这个地方,说白了就是现在的陕西府谷,当时不过是个边陲小镇,穷得叮当响。可就是这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,居然成了一个将门世家的发源地。
展开剩余91%折从阮这个人很有意思。别看名字听起来文绉绉的,这家伙实际上是个粗人,大字不识几个,但打仗的本事却是一流的。920年代,后唐政权刚刚建立不久,各地军阀都在观望。折从阮看准了时机,主动向后唐示好,被任命为府州刺史。
当了刺史的折从阮并没有像其他军阀那样飞扬跋扈,而是老老实实地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。府州地处边境,经常有游牧部落来骚扰,老百姓苦不堪言。折从阮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练兵,把府州的青壮年都组织起来,教他们怎么打仗。
别小看这个决定,这在当时可是很有远见的。折从阮明白一个道理:要想在乱世中生存,光靠投靠别人是不行的,必须有自己的实力。而府州这个地方,最大的优势就是民风彪悍,人人都会骑马射箭。
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,折从阮手下有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。这支军队虽然人数不多,但个个都是精兵强将。更重要的是,这些士兵都是本地人,对折家有着天然的忠诚度。
940年代,中原政权又换了好几回。后唐灭了,后晋来了;后晋没了,后汉又起。每次改朝换代,各地军阀都要重新站队,稍有不慎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。折从阮的儿子折德扆继承了父业,在这种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如鱼得水。
折德扆比他老爹更聪明,也更有政治头脑。无论哪个政权当政,折德扆都能及时表态,从来不会站错队。后晋时期是府州团练使,后汉时期还是府州团练使,到了后周时期依然是府州团练使。这种见风使舵的本事,确实值得佩服。
954年,后周世宗柴荣正式册封折德扆为府州团练使。这个册封很有意思,实际上是对折家在府州统治地位的正式确认。从此以后,府州就成了折家的世袭领地,其他人想插手都插不进来。
更有意思的是,折德扆在巩固自己地位的同时,还不忘发展经济。府州虽然偏僻,但地理位置却很重要,是中原通往西北的必经之路。折德扆利用这个优势,大力发展商贸,让府州逐渐富裕起来。
投靠真龙获新生960年正月,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,建立了大宋王朝。消息传到府州时,折德扆正在处理边境事务。面对这个新政权,老谋深算的折德扆又一次做出了正确的选择。
赵匡胤虽然当了皇帝,但当时的形势并不乐观。南方还有南唐、吴越等割据政权,北方有北汉和辽国虎视眈眈,西边还有个西夏在蠢蠢欲动。对于刚刚建立的宋朝来说,每一份支持都是珍贵的。
折德扆很快派人到开封,向赵匡胤表示愿意归附大宋。这个表态来得非常及时,赵匡胤对折德扆大加赞赏,不仅保留了折家在府州的地位,还给了不少赏赐。
归附宋朝后,折德扆立即证明了自己的价值。当时北汉政权依然存在,经常从太原出兵南下骚扰。折德扆主动请缨,率领府州军配合宋军作战,几次击败北汉军队,展现了折家军的强大战斗力。
太原城破后,宋太宗对折德扆的表现大加赞赏。当时有大臣建议将折家军编入正规军序列,调到内地驻防。宋太宗考虑再三,还是决定让折家继续镇守府州。这个决定看似平常,实际上意义重大。这说明宋朝皇帝对折家是真正信任的,否则不会让他们继续掌握军权。
986年,宋太宗发动雍熙北伐,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。这次北伐规模空前,宋朝几乎倾全国之力。折家军作为西路军的一部分,负责牵制辽军。在这次战役中,虽然宋军总体上失败了,但折家军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。
澶渊之盟签订后,辽宋边境相对稳定,但西北方向却出现了新的威胁。党项族首领李继迁在西夏地区建立政权,经常东侵宋境。折家军再次成为抵御外敌的主力。
1030年代,折德扆的孙子折惟昌已经成为折家军的主要将领。这个年轻人继承了祖辈的勇猛,同时又有着更好的文化素养。在他的带领下,折家军多次击败西夏军队,保卫了宋朝西北边疆的安全。
更难得的是,折惟昌不仅能打仗,还很会做人。他经常向朝廷汇报边境情况,提出各种建议。朝廷对他的表现很满意,多次提拔他的官职。到了这个时候,折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方军阀,而是宋朝边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西夏崛起战火连天1038年,党项族首领李元昊正式称帝,建立大夏国,史称西夏。这个消息传到开封时,整个朝廷都震惊了。一个小小的党项部落,居然敢在大宋的眼皮子底下称王称霸,简直是狂妄至极。
宋仁宗当即下诏,削除李元昊的一切封爵,断绝双方的贸易往来。李元昊也不甘示弱,立即发动了对宋朝的全面战争。从此,宋夏之间爆发了长达几十年的激烈冲突。
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,折家军再次成为主角。府州地处宋夏边界,是西夏进攻宋朝的必经之路。折家军不仅要守卫自己的家园,还要配合其他宋军作战。这种双重任务,对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。
1040年,西夏军队大举东侵,在好水川重创宋军。当时宋军损失惨重,主将任福战死,数万士兵伤亡。消息传到朝廷,宋仁宗震怒,立即派遣大军增援西北。
就在宋军节节败退的关键时刻,折继闵站了出来。这个折家的第三代传人,继承了祖辈的勇猛和智慧。当西夏军队试图通过府州进攻内地时,折继闵率领府州军坚决抵抗,多次击退敌军。
折继闵的战术很有特色。府州军人数不多,无法与西夏大军正面对抗,只能采取游击战术。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,经常在夜间袭击敌军,搞得西夏军队疲于应付。更厉害的是,折继闵还会利用间谍战,派人潜入西夏军营刺探情报,甚至策反敌军将领。
麟州保卫战的胜利,让折继闵名声大噪。朝廷对他的表现极为满意,不仅加官进爵,还赏赐了大量金银。更重要的是,这场胜利证明了折家军完全有能力对抗西夏,为后来的持久战奠定了基础。1067年,折继闵的儿子折克行接过了父亲的担子。这个时候,宋夏战争已经进行了近三十年,双方都有些疲惫了。西夏方面连年征战,国力消耗很大;宋朝方面虽然财力雄厚,但军队战斗力下降明显。
折克行上任后,采取了更加积极的防御策略。以前折家军主要是被动防守,现在开始主动出击。他们经常派遣小股部队深入西夏境内,袭击敌军的后勤补给线,搞得西夏军队头疼不已。
1100年前后,宋夏之间的战争逐渐平息。双方都认识到,继续打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。西夏需要时间来恢复国力,宋朝也需要集中精力应对北方的辽国威胁。在这种情况下,双方开始寻求和解。
经过多轮谈判,宋夏终于达成了和议。西夏承认自己是宋朝的属国,宋朝则给予西夏大量的经济援助。这个协议虽然不够完美,但至少换来了边境的相对平静。
英雄末路史书无名1127年,靖康之变爆发,北宋王朝轰然倒塌。金军攻破开封,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个皇帝,还有大批皇室成员和朝廷官员。这个曾经繁荣强大的王朝,就这样走到了末路。
消息传到府州时,折家人正在商议如何应对。当时的情况非常复杂,金军虽然占领了中原,但南方还有宋高宗建立的南宋政权。而在西北,西夏也在蠢蠢欲动,准备趁机扩张势力。
折家面临着艰难的选择。是投靠金朝,还是继续效忠宋室?经过反复讨论,折家人最终决定继续抗金。这个决定看似愚蠢,实际上很有道理。折家在府州经营了两百多年,根基深厚,而且当地民众对金人也没有好感。
可惜的是,从这个时候开始,关于折家的史料记载就越来越少了。这倒不是因为折家不重要了,而是整个时代都乱套了。史官们忙着记录皇室的逃亡经历,哪有时间关注边陲的一个将门世家?
金代以后,折家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。这个曾经威震西北的将门世家,就像夕阳西下一样,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。后世的史书中,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关于折家的零星记载,但大多数都语焉不详。
更讽刺的是,就在折家被历史遗忘的同时,杨家将的故事却越传越神。从宋代开始,说书人就喜欢讲杨继业、杨延昭的英雄事迹。到了明清时期,这些故事更是被文人加工成各种小说戏曲,广为流传。
杨家将的故事确实很精彩,有忠臣义士,有奸臣当道,有家仇国恨,有儿女情长。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,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英雄传奇。相比之下,折家的故事就显得平淡了许多。他们没有杨继业那样的悲壮结局,也没有佘太君那样的传奇人物。
现代史学研究兴起后,一些学者开始重新关注折家。他们通过大量的史料考证,逐渐还原了折家的真实面貌。这些研究发现,折家的历史地位其实比杨家更重要。
不管怎么说配资炒股爆仓,折家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将门世家。他们用三百多年的坚守,诠释了什么叫忠诚;用无数次的战斗,证明了什么叫勇敢。虽然历史可能会遗忘他们,但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。
发布于:山东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线上白银配资_专业配资开户_国内配资官网观点